抗灾救灾临时房
抗灾救灾安置房选择的原则是考虑需求的紧迫性、材料的可获得性、投资成本等诸多因素。当地震、海啸、水灾、火灾、流行性病等发生时,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必要的救助空问,构筑起救治体系和指挥控制部,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,用活动房充当临时收容、救护场所,在减少人员伤亡中发挥了较大作用。
美国南部遭受卡特里娜m风灾害之后,大量房屋遭到破坏,很多人无家可归。为了尽快缓解灾情,在重灾区新奥尔良西北部146km处建起了一个能够容纳570多个活动房的社区。社区从无到有历时仅约5个星期,活动房通常是在工厂里批量加工后再运送到目的地搭建,制作简单,成本较低廉。活动房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。如图1-21所示。
以2008年5·12四川特大地震为例,据统计,四川全省因灾倒塌民房123.02万户、473.3万间,损房1904.8万间;而全省因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将达310余万户、近1000万人,其中需救助的受灾困难群众823万余人。即使以保守的数字估计,此次为安置地震灾民.需要构建的过渡性住房就要有300万间。白然灾害后的救助过程中,具有保温隔热、抗震抗风等性能的活动房发挥了巨
大的作用,解决了大部分灾后灾民的临时居住问题。如图1-22所示。
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重创我国台湾,高雄600人被泥石流掩埋,内地援助台湾灾区的几百套活动房,也是采用的拆装式的活动房产品。